DMC计划与MPP计划的区别
新的“乳制品毛利润覆盖计划”(DMC)实施后,奶农只需要缴纳100美元的管理费、以及根据乳制品价格和饲料成本的差额等级来确定的保费,差额也由原来MPP计划规定的较高8美元/美担提升为9.5美元/美担,但是能购买9.5美元/美担级别的牛奶只能是每个牧场自2019年1月1日以来的每年前500万磅牛奶产量(约2250吨,大约200头泌乳牛的全年产量)的95%。若乳制品的实际利润低于你购买的差额利润,政府就会给予补偿。
图1 乳制品价格和饲料成本的差额实际与预估(2016年-2019年)

此外,MPP计划不允许奶农同时申请 MPP- Dairy和 LGM-Dairy(Livestock Gross Margin- Dairy, 由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风险管理局授权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美国政府为养殖者提供保费补贴,同时为保险公司提供管理与运营费用补贴和再保险支持),而DMC计划则允许奶农同时申请DMC和LGM- Dairy,并且对2018年由于MPP-Dairy计划未允许加入的月份依据MPP计划进行赔付。巨灾风险保障水平(保障的较低额度)也由原来的4美元/美担提高到了5美元/美担。
表1 DMC计划与MPP-Dairy计划的对比

由于美国政府的自动减支计划,农民整体收入减少了6.5%。新的DMC计划实施对奶农来说是一件幸事,对于受低迷价格、贸易动荡和糟糕天气交织在一起影响的美国奶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利润保障。由于美国奶业的养殖和加工连接紧密,互相掺股,所以该计划利好的是整个美国奶业。
中国奶业较突出的问题是全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行业迫切需要实施保障奶农养殖效益的政策。其实,放眼过去10年我国奶业出台了系列发展政策,也试点了生鲜乳价格保险制度。农业农村部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以山东省泰安市、宁夏自治区贺兰县作为试点进行探索。实施以来,两个地区的奶农在生鲜乳低价时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牛养殖的损失,受到了当地奶农的支持和拥护。但是由于公斤奶成本测算、保费率精算、保费费用承担等诸多因素制约,生鲜乳价格保险制度至今未在全国推行。
2018年12月,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稳定养殖收益预期”。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19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中也提出“探索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将符合条件的中小牧场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予以支持”。因此,如何借鉴世界奶业主产国的丰富经验,在遵从“看不见的手”运作规律的同时,如何用好“看得见的手”,为奶农养殖效益提供基本保障是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